“这饺子边得捏紧些,煎的时候才不会漏馅呀!”8月26日下午,青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二楼百香馆暖意融融,二十多位居民围在长桌旁,手里捏着白白的面皮,鼻尖萦绕着韭菜与香油的鲜香气——一场以“舌尖上的陪伴”为主题的韭菜煎饺DIY活动正在这里热闹进行,大家调馅、包饺的细碎声响里,把邻里情也揉进了喷香的煎饺子里。
活动开始,工作人员就端来了提前备好的食材:雪白的面皮堆在瓷盆里,翠绿的韭菜洗得发亮,金黄的鸡蛋碎还带着余温,还有装在小碟里的虾皮、香油,摆得整整齐齐。 调馅的桌前早围了好几个人。周阿姨正拿着筷子拌韭菜鸡蛋,翠绿的韭菜裹着油光,刚撒上一小把虾皮,旁边的王奶奶就凑过来:“呀,这馅闻着真鲜!”李阿姨笑着往她手里塞了双干净筷子:“来试试?拌的时候得顺着一个方向搅,馅才抱团。”大家你添点盐、我倒点香油,聊着“家里孩子爱吃煎的还是煮的”“上次买的韭菜不如今天的嫩”,细碎的家常话混着馅香,把百香馆填得满满当当。
DIY的“重头戏”就来了。有人包得又快又好:取一张皮托在手心,舀一勺馅放中间,指尖蘸点水抹在皮边,对折一捏,月牙形的饺子就捏好了,边还带着均匀的褶子,像小元宝似的;也有人是“新手”,包的饺子歪歪扭扭,馅要么漏出来,要么少得“撑不起肚子”,旁边的阿姨赶紧伸手帮衬:“你看,这样把边捏出三道褶,既好看又不漏!”手笨的大叔举着自己包的“歪饺子”笑:“没事,丑是丑了点,自己包的肯定香!”
包好的饺子一排排摆在盘子里,社区工作人员早热好了电饼铛。油热后把饺子摆进去,“滋啦”一声响,香味瞬间涌了出来。等底面煎得金黄,沿着锅边淋上小半碗水,再盖上盖子焖几分钟,掀开时水汽带着香,饺子边焦脆、皮软嫩,咬一口还能尝到鲜鲜的汤汁。
活动结束时,不少人还把自己包的饺子打包带了回去,说要给家人尝尝“社区的味道”。社区工作人员看着大家手里拎着的饺子袋,眼里漾着笑:“其实大家来这儿,不单是为了吃口热乎饺子,更是想凑个热闹、多些陪伴。以后咱们常搞这样的活动,让社区的烟火气里,总带着暖心的陪伴。”
窗外的风带着凉意,活动中心里却还留着煎饺的香。这香里,有韭菜的鲜、面粉的甜,更有邻里间你帮我捏个褶、我递你一双筷的暖——舌尖上的美味会凉,可这样的陪伴,却能暖好久好久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